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题材作文 > 内容页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历代书法名家

2024-01-27 12:40:34题材作文访问手机版16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历代书法名家

  在学习、工作中,大师总少不了要打仗手抄报吧,手抄报必要巧妙计划,精心布置。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手抄报?以下是小编收拾整顿的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历代书法名家,仅供参考,大师一块儿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历代书法名家

  名家材料: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世称“书圣”。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搬家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名书法著作有《兰亭序》等。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2]。因此,《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2、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以行书和草书驰名后代。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出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出色奉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3、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性、奸佞、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生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采,五曰书翰。”)。

  4、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古通今,精通文史,隋末时跟从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果断支持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师”;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5、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是唐朝最后一位出名书法家。擅长楷书,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等。

  6、张旭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姑苏)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事先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开生面,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怀素

  7、怀素(725-785)

  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还俗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流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豪放流畅,趁热打铁,与唐代另外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8、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本籍栾城。北宋出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师之一,豪宕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绩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有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汗青上被公认文学艺术成就最出色的大师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其画则创始了“湖州画派”。

  9、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式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写书法的好处:

  1、可以培育种植提拔察看本领、剖析本领、表达本领。

  经由过程察看、剖析点、横、竖、撇、捺、折的形状特点,书写办法,方式后果等,来完成每一个字的书写过程。久而久之,书写者的察看本领、剖析本领、表达本领肯定失掉开展。

  2、能养成过细、专注、冷静、耐久的品质。

  正如郭沫若师长教师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符合规格,比拟规矩、洁净、简单认。养成这样的风俗有好处,可以或许使人细心,简单会合注意力,善于关心人。敷衍了事,粗心大意、专断专行是简单误事的。操练写字可以渐渐免除这些弊病。”为何学习书法可使人变得细心,简单会合注意力呢?因为书法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勾当。要想把字写好,须得聚精会神,凝神静气,仔细察看字的布局,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把持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一朝一夕能耳濡目染地改动一小我私家的心理本质,养成冷静、沉着的风俗。而学生一旦养成为了杰出的学习品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此后的开展都是极有好处的。

  3、可以培育种植提拔审美情趣。

  因为汉字是由线条构成的、具有审美代价的方块笔墨。书法其实是以布局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运笔的疾缓来表达感情和描写意境的。在操练过程当中,首先,要按正确的笔顺去写,注意笔划间呼应的纪律,力求先将字写正确、标准、整洁,再是美观;进而,经由过程名贴观赏和书法技巧学习,渐渐感触感染到汉字的形体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美的,怎么样才干更美;最后,美传染了操练者,就会激起追求美、发明美的欲望。

  4、开展安康本性,勇于创新。

  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本性,这一范畴向来都有采取各类美的雅量,不会有人不爱好隶书而承认隶书之美。在学着去观赏、采取他人心目中的美的同时,人们可以按照本人的爱好,扬长避短来滋长你心目中的美;其次,在这一范畴不断推崇创新,追求本性化的工具。有位画家曾经说过:“看待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出来,是去学他人的,但愿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待到打出来时将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一切的创新都始于仿照。所以,书法中的临摹只是学习和承继的本领,这种承继与鉴戒就是为了创新。经由过程临摹,我们在大脑中堆集了少量的、丰厚的资料,为此后的创作做量的铺垫。每一次创作都是由量到质的奔腾。不论此次创作成功与否,多几多少都隐蕴着本人共同的作风。因此,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仿照走向了创新。

  5、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

  大概在很多人的眼里汉字只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标记,其实,汉字也是一种文化,因为每个汉字都沉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在日常平凡的操练中,要探究古人的造字办法,学习历代书法名家学书的故事。这样,既可激起学习爱好,又可培育种植提拔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6、起到养生的感化。

  很多医学家认为,书法与气功有着紧密亲密的内在接洽。中国书法也能起到促进身心安康,使人精神抖擞,益寿延年的感化。操练书法与气功的“三调”十分相似:

  1)调身——姿势:写字要调整好身体的姿势。中国书法十分重视写字姿势,要求两脚平开与肩宽,松腰宽肩,含胸拔背,两手自然放平,左手按纸成弧形,右手拿笔,体态要轻松自然,有利于全身肌肉、血管、神经的抓紧,从而促进入静。

  2)调神——入静:操练书法,因为要目不斜视地读帖、临帖,从而调整了精神状态,使意念会合。

  3)调息——调整呼吸:操练书法时,要求呼吸自如、深长而均匀,不要屏气或无意识按捺呼吸,促进心肺功效的调节。

  名言:

  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2、龙威虎振,一触即发。

  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4、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5、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6、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7、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8、学书则常识学可以致远。

  9、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十、字怕练,马怕骑。

  十一、书之要,统于节气二字。

  十二、笔下龙蛇似有神。

  1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14、行于简略单纯闲澹当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15、立品之人,翰墨外自有一种光明磊落之概。

  1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17、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1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9、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成使之令徐:徐者不成使之令疾。

  20、览寰宇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当中,理俗儒之诤。

  2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翰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22、书画高傲,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单大家重其翰墨,更钦仰其人。

  23、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归正。

  24、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否则,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别人写照罢了。

  25、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当前世宝贵。

  2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2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克不及移,富贵不克不及屈,浩然得意,以终其身。

  28、故以品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其实不朽于千古。

  29、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品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笔迹。

  30、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一成不变。

  故事:

  1、王羲之

  书圣王羲之,曾给东晋的明帝题写祭奠寰宇的“祝版”。后来,晋成帝登位,要改换“祝版”上的祝词,木匠用了半天功夫也没有把本来的笔迹刮削洁净。因为王羲之用笔刚毅有力,墨迹已鞭辟入里。这“鞭辟入里”的功夫,是他苦练多年的成果。他练起字来,聚精会神,一次边写字边吃饭,竟错把墨汁当作蒜泥了,还说:“本日做的蒜泥真好吃!”

  2、颜真卿

  唐代颜真卿,向师父张旭请教怎么样写好字?张旭说:“除了苦学,就是师法自然。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氏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颜还诘问有何诀窍。张旭训斥说:“凡同心专心只求诀窍的人,不会有什么长进!”这一训斥好像“击一猛掌”,颜今后笃志勤练,揣测前辈笔法,从自然万象中贯通神韵,终于成为颜体书法的开创人。

  3、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经常在处置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操练书法。事先,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常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操练书法的过程当中,唐太宗深深感触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易写出此中的神采。有一次,他操练“戬”,因怕写不好有失风光,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成心将“戈”字空着不写,而暗里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唐太宗为了表现本人在书法方面有所进步,便拿着几幅作品请谏议大夫魏征观看,并征求魏征的定见说:“你看朕的字是不是像虞世南学士的字?”魏征必恭必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始终含笑不语。这时候,唐太宗有些焦炙焦虑地问他:“是像还是不像,你怎么不措辞?”魏征赶紧说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不妨,朕恕你无罪。”这时候魏征才奏道:“据臣看,此中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旁和虞学士写的一样平常无二,别的的均相去甚运”。唐太宗听了这番话后后,感慨不已,深深服气魏征的目力眼光,从而也贯通学习书法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想学有所成,必需痛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