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历史 > 内容页

古代中都城有什么别称最早呈现在哪里

2022-10-26 18:07:12历史访问手机版176

  中国的别称有:华夏、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谓。还有赤县、诸华、诸夏、中夏、区夏、方夏、函夏、国内、禹城、禹迹、禹甸、九牧、九区、九域、八州、九囿、九土、九野等等。文章内容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古代中国的别称都有什么

  古代中国的别称有神州、九州、华夏、中夏、函夏、九牧、九域、中华、国内等。“中国”一词最早呈现是在《诗经》中,如《风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很多兴旺国度几近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谓中国,中文译音为: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觉得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磁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还有根源。契丹族设立建设的辽朝,武力富强,把持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域,铁骑所至,势如破竹。而事先方才鼓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西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古代中国别称出自哪里

  1、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2、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3、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4、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5、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的《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6、国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觉得中国附近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国内,本国叫海内。

  7、《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呈现了中华一词。跟着幅员的扩大,凡属华夏王朝所管辖之处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事先各国纷争,烽火连天,人们巴望统一,于是发生了区划华夏的思想抽芽。

  8、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抱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失掉海内交通的启发,斗胆勇敢提出了“大九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