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语文 > 内容页

古代文化常识 文史典籍

2022-04-24 12:58:40语文访问手机版627

  古代文化知识 文史典籍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共同,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尔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导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低级规范书。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典范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此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厚的汗青材料,是封建时代教导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层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根据。

  

  指的是六部儒家典范,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当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部儒家典范。汉朝入手下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旧时遍及使用的蒙学讲义。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补充,至清初的簿本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论述教导的紧张性入手下手,进而依次报告名物知识、经书子书、汗青常识及古人好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机动丰厚,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传播,不断使用至清末民初。

  

  旧时遍及使用的蒙学讲义。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汗青、伦理、教导等方面的常识,根本上无反复的字。自隋代入手下手风行,至清末不断被遍及用作儿童识字讲义。宋代当前,有各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传播得遍及、持久。

  

  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局部,多数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当选之诗高深易解,所以传播较广。

  

  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摆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讲义。所选诗作多数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传播最广的唐诗选本。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节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范例著作的辨别,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当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从前文学的紧张参考材料。

  

  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摆列。选文多激昂大方悲忿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扼要评注,很有见地。是清代当前传播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清代姚鼐编的各种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节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次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师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种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合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录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紧张材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汗青。此中《史记》是通史,别的的都是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当前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传记,记录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汗青。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遍及查阅并实地查询拜访了少量史料和史事。文笔美丽 活泼,布局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汗青著作的模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紧张的位置。作者所创的纪传编制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遍及,除历朝正史外,尚有别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儿女发生很深影响的纪年体通史。

  

  出名类书,由北宋李防等奉敕编纂。因成书于宋太宗安定兴国年间,故名。全书五百卷,另目录十卷,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收录上迄先秦两汉,下及北宋初年的作品约七千则。采录汉朝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管了今已亡佚的少量古小说材料。

  

  古报酬诗文集定名的体式格局,次要的有:

  (1)以作者姓名定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定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定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定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

  (5)以作者字、号定名。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师长教师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纪行》(徐宏祖)。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定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身地定名。如《临川师长教师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定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分纪传体、纪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初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纪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挨次来记叙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汗青变乱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呈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古代文化知识 文史典籍由小编收拾整顿并分享,欢送教师同学们阅读。假如对你有帮忙,请持续撑持,并提出您的珍贵倡议,小编会尽最大的积极给大师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TAG标签: 古代 文化 常识 文史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