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语文 > 内容页

空言无补的故事200字介绍出自哪里

2022-11-16 07:06:02语文访问手机版446

  空言无补是人们在一样平常糊口中,常常城市用到的一个成语,网上介绍它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但是,《史记》原文中并未提到“空言无补”四个字。赵括“空言无补”的说法大概源于明清时期的学者。以下是小编的收拾整顿,大师可以看一看。

空言无补的故事200字概述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北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汲引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法,张口爱谈军事,他人常常说不外他。因此很骄傲,自觉得天下无敌。

  但是赵奢却很替他担心,认为他不外是空言无补,而且说:“将来赵国不必他为将罢、假如用他为将,他必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公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保持抗敌。当时赵奢曾经归天。

  廉颇担任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兵戈仍然很有方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倒霉,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分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被骗被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兵戈,死搬兵法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动了廉颇的作战计划,成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本人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空言无补出自于哪里

  空言无补,读音是,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纸面上评论辩论兵戈。比方空口说理论,不克不及办理实际成绩。也比方空口说不克不及成为现实。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记录: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代替廉很是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按照兵法办,不知道变通,成果被秦军大北。

  但是战国时并无纸,最原始的纸降生于西汉,晚于春秋。故空言无补四字出典既非《史记》,亦非司马迁。

空言无补白话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书,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克不及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成使将。”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成使将。”王曰:“何故?”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恩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奉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俯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当田宅可买者买之。王觉得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承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