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语文 > 内容页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

2022-08-30 08:18:00语文访问手机版729

  中考语文复习白话文锻炼之一

  第一文段 复行数十步,恍然大悟。地盘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历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很多天,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扶携提拔,往来而不停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织,坐起而鼓噪者,众宾欢也。苍然鹤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表明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 (2)不管魏晋不管: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按照选段内容,鄙人面的空格处填入得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两段笔墨都描写了人们的一样平常糊口,请说说它们所施展阐发的糊口有哪些共同的地方。(4分)

  第二文段(甲)地盘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小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用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用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偷盗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表明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应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差别的是,甲文对抱负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于应的句子是 。

  5.归纳综合甲文的粗心

  第三文段〔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但是什么时候而乐耶?其必曰后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觉得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不足,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国内泰平承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逼迫国民承当的无偿劳动。④〔泰平承平〕安定。

  1.表明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不异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生吞活剥 B.但是什么时候而乐耶 洋洋得意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青云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3.用当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安用重法邪?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答复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悲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避免偷盗的三种方法是 ,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答复,共九个字)(1分)

  第四文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一成不变。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后人之述备矣。但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革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暗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差别,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表明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后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暗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到,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笔墨所写的风景还有哪些差别?

  第五文段(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革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差别,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高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清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成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习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义,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纳。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表明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何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答复)

  4.甲、乙两文旨趣不异,都施展阐发了怎么样的政管理想?

  5.扼要剖析甲、乙两文在风景描写办法上的异同。

  中考语文总复习白话文锻炼参考答案

  (一)答案: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用说 (3)垂钓 2.(4分)(1)村中的人传闻有这样一小我私家,都来探询探望动静。(2)背着工具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4分)共同的地方:①国民糊口闲适。②风气憨厚。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二)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织相通 门 3.描写 论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美丽 的环境和幸福的糊口

  (三)答案:1. (2分)(1)他的(2)这2. (2分)B 3. (4分)(1)不因外物(黑白)和本人(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须要用严厉的刑罚呢?4. (1)后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四)答案: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候

  2. (1)后人的记叙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差别,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五)1.①滋长 ②定名 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殊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高兴为高兴啊。 ②于是常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昂首望山,抬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风景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翰墨逼真。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归纳综合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今朝。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革,犬牙交错;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