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语文 > 内容页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二(附答案)

2022-08-30 08:18:06语文访问手机版576

  第六文段(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打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似乎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恍然大悟。地盘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白叟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白叟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白叟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成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白叟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表明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白叟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白叟同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白话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异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白叟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成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3、翻译下面白话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历来。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4、阅读懂得。

  (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挨次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经由过程 来描写洞内糊口环境的。

  (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糊口是有共同的地方的,你能用简便的语言归纳综合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糊口的真实性吗?为何?

  第七文段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当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感动,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颠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奉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班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鄙人,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处置,事⑩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解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承继。⑤[自取]本人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方帮手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不断到死。⑩[事]奉养。

  1.表明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劣( ) ②由是感谢感动( )③三顾臣于草庐当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白话文,要勤查东西书。下面是《古汉语经常使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表明,断定哪种表明最得当属当前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属①zhǔ。连接。②zhǔ。拜托,交付。③从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扼要答复下面成绩:

  (1) 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常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懂得。你认为[乙]段具体

  阐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观赏诸葛亮哪个特点?分离课表里阅读所懂得的诸葛亮古迹说说理由。

  第九文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本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求助紧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倒闭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尊大,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横行霸道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 《班师表》

  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师长教师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师长教师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成不可墨者之法。不准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解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绩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 (t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依照要求答复下面的成绩。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表明有误的一项( )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2)分离语境表明(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

  ①引喻失义 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义: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当代汉语。

  (1)若有横行霸道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固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报告了我们一个不异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根蒂根基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归纳综合这道理。

  答:这个语句是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贯通到什么呢?假设目下当今让你向你的班主任教师(或班长)对此后的班级办理工作提出一条倡议,你会提出怎么样的倡议呢?请分离你在阅读中所得到的感悟,将你的倡议写鄙人面的横线上。(很多于30字)

  你的倡议:

  第九文段〔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何尝稍降辞色。余立侍摆布,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来日诰日,问宋濂昨喝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固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克不及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n):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出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

  2、表明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当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需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固然,卿不朕欺。

  请接洽《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和《送东阳马生序》中弗之怠两句的翻译来做(2)题,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忙。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得到的启示。

  第十文段[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成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意天良。(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但是什么时候而乐耶?其必曰:后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表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成以已乎 ③但是什么时候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当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甲段中的本意天良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施展阐发伎俩。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鼓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事必躬亲,出现出很多悲喜交集的古迹。请简述一例。

  答:

  参考答案

  (六)、1、(1)感到奇怪 (2)类 (3)拉,率领 (4)接近 2、C 3、(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短少。4、(1)行迹 空间 人物对话 (2)第一问:没有抽剥、没有压迫,和安全定、自力更生的原始农耕糊口。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糊口,只是表达了国民巴望过上对等、安定、幸福的美好糊口的愿望,在事先的暗中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成能实现的。

  (七)1.表明加点词:(4分)

  ①卑劣(身份卑微,出生鄙野。或:卑下低下,见地短浅。)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③顾(探望,访问)④辅(帮助,帮忙)按照答题的正确水平,酌情给分。(每一个表明1分)

  2.翻译句子:(4分)①只求在乱世当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或:只求在乱凡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得到显贵。②您的才干超越曹丕十倍,必定能使国度安宁,最后统一全国。按照答题的正确水平,酌情给分。(每句2分)。

  3.(②)(2分)

  4.扼要答复下面成绩:(4分)(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2)开放题。答案略。答题关头在于有本人的概念,且能分离课表里阅读所懂得的诸葛亮古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相矛盾。按照答题环境,酌情给分。(3分)本人的概念1分;能分离课表里阅读所懂得的诸葛亮古迹1分;说理由较分明,能自相矛盾1分。

  (八)1.(3分)(1)C(应为治) (2)①合适,得当;②公理。(公道、合宜的品德、行动或道理。)

  2.(4分)(1)(2分)如有作好事违犯罪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该当一律交给主管部分加以惩罚或奖赏。

  (2)(2分)(钜子)忍心割去本人所偏爱的来奉行公理,钜子可以称得上铁面无私了。

  3.(2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3分)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白话文与现实糊口接洽起来思考,得到必定的认识。学生答复的内容必需环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办事应处

  (九)1艰巨(谦恭)求学 老实待君

  (粗心对便可得分,每空1分,共2分)

  2(1)担忧(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

  (分离语境懂得正确便可,每小题1分,共4分)

  3(1)比及他(教师)欢快了,就又去请教。

  (2)的确是这样,你没有棍骗我。

  (粗心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4示例1:从〔甲〕文中我失掉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干学有所得。

  示例2:从〔乙〕文中我失掉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干失掉他人的懂得和信任。

  (紧扣辞意谈出启示2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十)1(4分)(1)好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假如)没有(每一个词1分)

  2.(3分)本来为了义甘心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恩赐,本日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穷困难的人感谢感动我的恩义而承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一个扣1分)

  3.(3分)(1)原本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能够)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后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本人的话归纳综合也能够) (3)比照(1分)

  4.(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古迹、思想各占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