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语文 > 内容页

夜泛西湖古诗的意思及解释(夜泛西湖五绝其四)

2022-09-15 18:08:11语文访问手机版164

  《夜泛西湖》翻译:湖泊一望无垠,漂泊渺然,一片白茫茫的样子,荷花的暗香渐渐飘来,在夜间顶风绽放。我寂静看到远处的寺庙里灯火敞亮,啊…正在等候淡得秽暗是观赏秀丽的湖光山色啊。

《夜泛西湖》原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夜泛西湖》解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

《夜泛西湖》诗意

  组诗中每首之间,作者采纳了蝉联格(这种诗格始创于曹植《赠白马王彪》),每首的结尾都是下一首的开头,而又略具变革。2、四首的开头是1、三首结尾的5、六两字;第三首的开头四字是第二首中结句的第三至第六四个字,但变“西没”为“已没”;第五首的开头二字是第四首的结尾二字。

  这样,既珠联璧合,又犬牙交错,读起来轻快跳荡。在作风上,这首一组诗与苏轼其他描写西湖的诗篇如《有美堂暴雨》《望湖楼醉书》很差别。那些诗以气势磅礴胜,而这一组诗却给人以清新、雅淡、安静的美感。

《夜泛西湖》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归天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本籍河北栾城,是北宋出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文学成绩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绩的代表。

  苏轼自小就施展阐发出了极高的禀赋,自幼受到杰出的教导,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佳话,人说“一门三苏”。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测验,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父(母)丧故乡,熙宁二年官回复复兴职。复官之后,因为不附和王安石的变法,而上书支持,从而受到架空,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一辈子起起落落,经历坎坷,但大概正是因为其丰厚的人生经历,才干留下如此多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