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学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 >  语文 > 内容页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10-24 23:15:01语文访问手机版591

  诗词作者:

  李清照(南宋)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面前目今暮春光物的不胜入目和表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施展阐发其悲愁之极重繁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伎俩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溢了“事过境迁事事休”的疾苦和对故国故交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邃深挚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虚张声势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哀愁,塑造了一个孤独悲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抽象。

  翻译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灰尘犹自分发出微微的香气。昂首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装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悲伤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满腹忧愁,一想到这些,尚未开口我就泪流满面。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荡舟,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忧啊,双溪那叶薄弱的划子,怕是载不动我内心繁重的哀愁啊!

  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寡居后所作,非一样平常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哀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美丽 ,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承继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纳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邃深挚愁闷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独悲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抽象。

  这首词简练涵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此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呈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灰尘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触,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侧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举措和模样形状。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一种心境。这时候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情投意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本人单身流落金华,面前目今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光,睹物思人,事过境迁,不由悲从中来,感触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光鲜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复杂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非常博识,把那种难以把持的愁肠百结一会儿倾泻出来,动人肺腑、动听心弦。

  词的下阕侧重发掘内心豪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迁移转变的契机,一波三折,动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陡然一扬,词人方才还堕泪,但是一传闻金华郊野的双溪春景春色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常日爱好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拍明快,刚好处她施展阐发了词人一刹那间的高兴表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徊,阐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其实不非常激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衬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狠恶的跌荡放诞,使豪情显得非常深邃深挚。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缘故原由,也失掉了深刻的揭露。

  这首词艺术施展阐发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伎俩,出格是比方。诗歌顶用比方,是罕见的现象;但是要用得新颖,却十分不容易。好的比方常常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豪情化为具体的抽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同样是用浮夸的比方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并且用得十分自然妥帖,不着陈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为了完整的意境。

  这首词的.整个规划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欧阳修《采桑子·群芳当时西湖好》、周邦彦《望江南·游妓散》与此词作法不异,可以类比。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这就是这三首词在规划上的共有特点。扫即打扫之扫,生即发作之生。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从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景春色已尽,周词是说才子已散。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固然有很多动听的情景可写,但是在已尽、已散之后,仿佛没什么可写了,但下面又发作了另一番情景。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回去的悲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事过境迁的深邃深挚疾苦。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施展阐发的,也是最动听的局部,所以叫做“扫处即生”。任何作品所能反应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正面。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这种写法,可以或许把省略了的局部当作布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不测地加强了正文的传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